| EN

news 企业资讯
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企业资讯

平凡家庭的幸福 贵州黔西“都家”与“泛海助学行动”的故事

发布时间:2023-02-15

按: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,“泛海助学行动”做了一系列受助家庭的回访,初衷出自朴实的愿望,想看看曾经得到资助的大学生及其家庭,是否因此而受益并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。

儒学大家孟子曾在《孟子·离娄上》中说:“人有恒言,皆曰‘天下国家。’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。”

习总书记也曾引用过孟子这番话:“正所谓‘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’,家和万事兴。国家富强,民族复兴,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,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。”

贵州黔西县的都姓一家,也像许许多多偏远的山区家庭一样,普通而平凡。虽然生活并不富裕,但是有三个孩子绕膝,一家其乐融融。

不过,随着年龄的增长,孩子们有了更大更远的梦想,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,走出大山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梦想虽然丰满,但是现实却很骨感,勉强维持生计的父母已经无力承担。

贵州山区风光旖旎背后的另一面

最终,在“泛海助学行动”的资助下,二姐都婷婷和小弟都兴兴都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。如今,姐弟两人都顺利从大学毕业,姐姐去往内蒙古呼和浩特,成为一名高中老师,弟弟则回到贵州省会贵阳,在一家军工企业担当研发岗。

有意思的是,都姓始祖公都子,战国时期齐国人,正是孟子学生。而朴实的都家父母,勤勉努力的都家子女,并不知道自己姓氏的渊源,却把“国之本在家”践行到每天过的日子里,也恰恰践行了习总书记新年贺词的一个金句:“必须不驰于空想、不骛于虚声,一步一个脚印,踏踏实实干好工作”。

而这,恰恰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普通、平凡却又踏实、肯干的品质和力量。这是我们在都家一家人身上看到的,也希望通过记录他们的故事,将这种力量传递给更多人。

都家姐弟的渤海银行情结

时间拉回到2018年9月,还在天津上大学的都婷婷从贵州坐火车到了北京西站,等待转车去往天津。在等待的间隙里,她不经意间看到“渤海银行”四个大字以及蓝绿相间的“渤海银行”LOGO,一种亲切感顿时在她的心里弥漫开。

这份亲切感正是来自于“泛海助学行动”。一年前,当都婷婷高考结束后,来自“泛海助学行动”的助学金5000元就是通过渤海银行的银行卡送到她的手中,帮助她解决了前往大学的路费和前几个月的生活费,并且让她可以有时间去申请助学贷款,从而顺利地开启了大学生活。

一年后,同样是刚刚结束高考,即将前往深圳大学就读的弟弟都兴兴也从渤海银行拿到了“泛海助学行动”的5000元现金资助,从而极大地减轻了这个并不富裕家庭的经济负担。

不过,由于在贵州的网点相对较少,姐弟俩对渤海银行并没有太多感受和认知:当时,他们只知道,这笔资助可以帮助他们实现上大学的梦想;而他们不知道的是,背后是“泛海助学行动”整个体系的支持,是从泛海集团、渤海银行到各级政府无数人员的工作付出。

贵州省榕江县“泛海助学行动”助学金发放仪式

 

“泛海助学行动”精准扶贫和普适理念

 

2013年11月3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,在这里,他首次提出“精准扶贫”。他表示,扶贫要实事求是,因地制宜,要精准扶贫,切忌喊口号,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。

 

2015年11月23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《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》。中国泛海控股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,在中央统战部指导支持下,会同各地统战、教育等部门,以帮教助学为精准扶贫重点,积极参与脱贫攻坚,实施了“泛海助学行动”、“同心光彩助学行动”、“泛海扬帆大学生创业行动”等公益项目。

其中,“泛海助学行动”的起点是2016年2月20日,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带队赴云南省寻甸彝族回族自治县实地考察,通过考察并结合泛海集团多年教育扶贫的实践,将帮教助学作为精准扶贫重点,针对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大学生入学难的问题,做出实施“泛海助学行动”的决定。

2016年2月20日,卢志强董事长带队赴云南省寻甸彝族回族自治县实地考察,通过考察并结合泛海集团多年教育扶贫的实践,将帮教助学作为精准扶贫重点,针对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大学生入学难的问题,决定实施“泛海助学行动”


 为了在“泛海助学行动”中落实“精准扶贫”的理念,泛海集团联合渤海银行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,确保将助学金通过渤海银行卡发放到受助大学生手中。

相比将助学款项拨给相关部门发放,通过银行卡直接发放给大学生的方式更为直接,不过却带来了工作量的暴增。在2017年发放助学金期间,2个月的制卡量达到近10万张。另外,对于年龄未满18周岁而无法办卡的大学生,如何通过核实个人信息,确保助学款发放到个人手中,让受助贫困大学生真正得到资助,都是工作中的难点。

 “泛海助学行动”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,并且得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,克服了各种困难,圆满的完成了既定的发放任务。

从2016年5月8日,“泛海助学行动”项目正式启动,至2020年9月,“泛海助学行动”拨付了最后一期捐赠款,五年来共累计向10省(区、市)1县拨付捐赠款逾13亿元,共计助力26万余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圆了大学梦。

“泛海助学 山东行动”签约仪式

泛海助学 贵州行动”签约仪式

 

“助我、自助、助人”精神和爱的延续

 

虽然“泛海助学行动”到目前暂告一段落,但随着受助大学生逐渐从校园走向社会,在社会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能量,他们从包括“泛海助学行动”在内的各方帮助与支持中获取的正能量,正在延续和扩散。

在“泛海助学行动”实施的5年里,泛海集团设立了“泛海正能量”APP在线平台,注册用户数近10万人,学生分布在1300多所大学,受助学子之间及关心资助他们的爱心人士,经由“泛海正能量”各平台生动地连接起来。

 

泛海助学行动”深入到寒门学子家中


在“泛海正能量”微信公众号上,有这样的理念倡导:“助我、自助、助人”。而都家全家的故事,正是这一精神的最好体现。
在都婷婷和都兴兴姐弟俩人的描述中,他们的家庭开明、和谐,很少争吵,为他们创造了很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,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精神的滋养。
那时候很多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,孩子成为“留守儿童”,但他们的父母在有了姐弟三人后,基本上就在县城附近打工,得以照料他们的生活。而为了让他们受到更好的教育,在他们小学的时候,父母就把家搬到了县城。
2008年,南方遭遇了难得一遇的冰冻雪灾。他们的父亲在出外打工时不慎摔到了腰椎,在医院住了一年,妈妈也一直在医院照顾爸爸。那个时候,三个不满10岁的孩子独自在家,相互照顾生活。而一年后,差点瘫痪的爸爸,竟然在康复训练后奇迹般地站了起来,继续外出打工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3个孩子上学。
在姐姐都婷婷的回忆里,身边“重男轻女”的家庭比比皆是,很多女孩子上了初中,甚至只上了小学,就被家里要求辍学了。但她的家庭没有“重男轻女”的思想,相反,因为她是三兄妹中唯一的女孩儿,反而更受父母宠爱。
而弟弟都兴兴嘴里描述的父母,也是给了孩子们最多的爱与支持。他记得,高三的时候,他成绩优秀,考上了“攻关班”(即尖子班),但“攻关班”需要住校,非他所愿。他和妈妈说了自己的想法之后,妈妈并没有勉为其难,而是去学校说服了老师,让他继续留在普通班学习。
现在,都婷婷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武川一中任教。这是一个贫困县的普通中学,在许多孩子身上,她似乎都能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。她努力备课和教学,也时常通过自己的经历来激励孩子们,希望帮助学生提高成绩,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目标与理想。
而都兴兴大学毕业后则回到了家乡贵州,在一家军工企业经过半学期的实习后,已经转正成为正式员工,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,每个月可以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。周末,他有时候也会坐上高铁回到家乡,和父母一起聊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。

泛海助学行动”受助学生写给泛海集团、泛海公益基金会及卢志强董事长的感谢信


 这仅仅是“泛海助学行动”26万余名受助大学生中的2位、以及他们的家庭。他们很普通很平凡,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,只是踏踏实实地过好自己的生活,抓住命运的契机、通过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。

家是最小国,国是最大家;当言语中有爱、心中有希望,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,把个人梦和家庭梦融入国家梦、民族梦,这正是我们整个民族能够生生不息、并且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。